上世紀80~90 年代,我國電力制造行業成功地引進了亞臨界參數鍋爐技術。為適應亞臨界壓力以下鍋爐對鍋爐鋼板的要求,由鞍山鋼鐵集團公司、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等單位,對GB713 -86 鍋爐用碳素鋼和低合金鋼鋼板進行了重新修訂。新修訂并一直沿用至今的鍋爐鋼板標準為GB713 -1997 鍋爐用鋼板。在這個版本中,除了20g 和16Mng , 新增加了用于制造鍋筒的19Mng (等同于德國標準19Mn6) 、22Mng (等同于美國標準SA299) 、13MnNiCrMoNbg (等同于德國標準BHW355) 等三個牌號,以及用于高溫集箱端蓋及支吊架等部件的15CrMog 、12Cr1MoVg 兩個耐熱鋼牌號,其他內容也做了一定的修改。新修訂的GB713 -1997 鍋爐用鋼板,不僅基本上滿足了亞臨界壓力以下鍋爐鍋筒、集箱端蓋及其支吊件的要求, 為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,而且還帶動了我國鋼鐵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。 進入本世紀以來,隨著世界上超臨界參數火電機組的發展,我國也開始引進并大量設計制造超臨界參數火電機組。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大多采用直流循環,螺旋爐膛,用汽水分離器替代了鍋筒汽包,鍋爐中集箱的溫度和壓力更高,更多的使用一些新型的、性能優異的耐熱合金鋼。由于對鍋爐鋼板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,因此一直沿用的GB713 -1997 鍋爐用鋼板標準,其中的一些內容和技術指標,無論是與國外先進水平標準相比,
耐空氣、蒸汽、水等弱腐蝕介質和酸、堿、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的鋼。又稱不銹耐酸鋼。實際應用中,常將耐弱腐蝕介質腐蝕的鋼稱為不銹鋼,而將耐化學介質腐蝕的鋼稱為耐酸鋼。由于兩者在化學成分上的差異,前者不一定耐化學介質腐蝕,而后者則一般均具有不銹性。不銹鋼的耐蝕性取決于鋼中所含的合金元素。鉻是使不銹鋼獲得耐蝕性的基本元素,當鋼中含鉻量達到1.2%左右時,鉻與腐蝕介質中的氧作用,在鋼表面形成一層很薄的氧化膜( 自鈍化膜),可阻止鋼的基體進一步腐蝕。除鉻外,常用的合金元素還有鎳、鉬、鈦、鈮、銅、氮等,以滿足各種用途對不銹鋼組織和性能的要求。
|